5月13日上午,我院在西校區511會議室召開專業建設專題研討會,校長莫海燕到會調研指導,與學院領導班子、各專業負責人及骨干教師共商專業建設發展大計。會議由金融學院院長韋柳玲主持。
聚焦人工智能賦能教學改革
會議伊始,莫海燕校長結合國內外教育數字化轉型趨勢,系統闡釋了人工智能在課程設計、學情分析、科研協作等領域的實踐路徑。莫海燕指出,金融各專業需主動對接數字經濟需求,加快開發智能投顧、區塊鏈金融等前沿課程,培養具備數字素養的復合型人才。現場演示的AI教學輔助平臺引發熱烈討論,多位教師表示將探索新型教學模式。
把脈在建項目推進質效
會議第二項議程聚焦金融學院在建項目進展。韋柳玲院長匯報了各項目的階段性成果。莫海燕校長詳細詢問項目資金使用效率、成果轉化機制,強調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,推動學科交叉融合,特別對風險模擬仿真平臺的數據安全體系提出指導意見。
擘畫學科調整戰略方向
“專業建設既要守正創新,更要因時而變。”在第三項議程中,莫海燕校長深入剖析新一輪學科專業調整背景,指出學院各專業面臨的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雙重挑戰。她以各級政策文件要求為指引,提出學院緊密對接廣西金融產業發展需求,動態優化專業結構,重點培育綠色金融、跨境金融等特色方向,構建“基礎+前沿+特色”的立體化專業體系。
共議學科優化實施路徑
各專業負責人隨后展開專題匯報。莫海燕校長邊聽邊記,不時詢問師資配備、課堂教學、學生就業等細節,建議建立跨專業課程共享機制,避免資源重復投入。
最后,莫海燕校長總結講話,并提出四點建議:一要深化課程體系改革,將Deepseek、量化建模工具深度融入教學;二要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,聯合金融行業、企業共建實踐基地;三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,通過“引育并舉”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;四要完善動態評估機制,建立專業預警與退出制度。她特別強調:“學科調整不是簡單的加減法,而是要通過結構性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契合度。”
歷時三小時的研討會聚焦問題、務求實效。與會教師表示,會議既明確了學科建設的頂層設計,又提供了具體實施路徑,為金融學院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會議現場